——《中国林业年鉴》谱写绚丽华章中国绿色时报12月3日报道在全国年鉴质量评比中,《中国林业年鉴》荣获特等奖,是中央部委获此殊荣的八家之一,说明《中国林业年鉴》走在全国3000余家年鉴工作前列。即将在西安召开的《中国林业年鉴》工作会议上,将隆重表彰对年鉴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43家单位,98名个人。《中国林业年鉴》突破行政隶属,强调大林业概念,是囊括林业行政、科研、教育、产业等相关方方面面的大型年度工具书,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林业发展,检索林业信息的重要媒体工具;《中国林业年鉴》和已出版的两卷英文卷已被美、英、法、德、西班牙、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收藏。在国际上对外宣传我国林业,《中国林业年鉴》是重要工具书。
《中国林业年鉴》的发展脚踏实地,甘于寂寞,不辱使命,硕果累累。精准定位:以翔实内容展林业发展壮阔蓝图中国林业年鉴并不是一本普通的书,它是国家林业局组织编纂的大型权威工具书。多年来,《中国林业年鉴》作为林业行政编年史,是广大务林人认识、分析和研究解决林业问题的重要帮手,是各级领导、专家学者乃至社会各界了解中国林情的重要渠道。这是对林业年鉴的性质、功能与作用的新表述,是对林业年鉴作为工具书所具有的系统性、全面性、权威性特点的准确定位。
《中国林业年鉴》具有资政、存史、信息、指南、教育等多种功能,是各方面情况、统计等资料的工具书,不仅可以为历史研究、学术研究积累和提供资料,而且对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科学研究等工作都有很大帮助。同时,《中国林业年鉴》是我国林业信息发布的权威性载体之一,它的权威性、全面性、系统性、准确性、连续性是其他书刊不可替代的。2005年6月13日,《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〈中国林业年鉴〉编纂工作的通知》指出,《中国林业年鉴》是国家林业局组织编纂的辑录我国林业建设与发展的编年史,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。
5年来,《中国林业年鉴》服从和服务于林业工作大局,准确、及时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林业方针政策及林业发展的伟大实践,开辟专栏,积极、详尽、主动地做好书写林业史工作,使《中国林业年鉴》更具时效性、指导性、实用性、权威性。2003年,中央作出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,年鉴快速反应,开辟专版着重宣传各地落实林业决定的成绩;2006年,推出十五林业辉煌成就专版,2007年,推出全国森林防火先进集体森警部队等宣传专版;2008年,设立宣传专版,记述林业系统改革开放30周年的可喜成果。今年,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中心工作,2010卷年鉴开辟专栏,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,近30个省(区、市)积极投稿响应。
过硬质量:打造全行业顶级权威力作过硬的质量是权威性和指导性的保障。《中国林业年鉴》创办伊始,就始终抓住质量问题不放手,把不断提高质量,创一流水平,作为年鉴工作永恒的主题。编委会会议和特约编辑会议定期召开,紧紧围绕提高质量问题,审定编纂大纲,制定选题计划;建立了编委、特约编辑、编辑三级程序,层层严把质量关。由于各个环节工作的恪尽职守与精益求精,《中国林业年鉴》在2008年获得全国年鉴编校质量一等奖,2009年5月10日,在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(中央级)出版质量评比颁奖暨第十届全国年鉴学术会上,《中国林业年鉴2008卷》荣获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特等奖。
由编委会成员、特约编委、年鉴编辑部工作人员组成的林业年鉴工作队伍,是做好年鉴工作的组织保证。编委会成员和特约编委都是国家林业局各司(局)、各单位及各省(区、市)林业厅(局)的主要负责人,他们既是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者,也是记载林业大发展的见证人。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单位,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年鉴事业,政治坚定,作风过硬,业务熟练,文字水平高,组织能力强,对工作认真负责。
他们既为《中国林业年鉴》提供选题和积极组织作者撰稿,又亲自动手精心修改和撰写稿件;既参与《中国林业年鉴》的出版,又建立了发行网络。这支队伍的无私奉献,使得林业年鉴在多年心血的浸润下发展壮大。
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作,年鉴才得以科学、客观地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建设事业发展的历程,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林业和参与林业建设的重要窗口。卓越理念:构筑事业发展核心灵魂用心做事,用情感人是《中国林业年鉴》的工作理念和核心价值观。在年鉴出版20周年之后,每年年鉴工作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。
继年鉴编委会确定2007年为业务培训年、2008年为理论建设年工作主题后,2009年工作主题是经验总结年,2010工作主题是年鉴效益年。这4个主题联系密切,环环相扣。年鉴工作知识和水平一年年不断积累、充实、提高,实实在在的效果,体现了年鉴工作者为年鉴事业付出的智慧与创造力,也完美诠释了林业年鉴人用心做事这种务实的工作理念。
用情感人则是指林业年鉴人在队伍的建设上,把对年鉴的热爱,对林业事业的发展,对个人能力的提高,用真情、真心联系起来。从实际出发,从细处着手,细节之处体现了相互的关心与牵挂。多年来,林业年鉴建立了一支来自局机关、直属单位和省(区、市)林业厅(局)及有关单位高素质的特约编辑队伍。
年鉴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编委会为领导层、特约编辑为核心层、长期作者为紧密层的编纂团队。为了加强各地特约编辑的联系、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,从2003年开始,年鉴特约编辑会议由原来的每年1次,增加到每年2次。
在日常沟通上,编辑部与特约编辑之间建立了多渠道的联系方式;在特约编辑队伍的建设上,本着因人而异、因地制宜的原则,向年轻化、高学历、专业化发展。同时,年鉴编辑部采用聘请专家、到兄弟年鉴单位学习探讨等多种方式,增加对年鉴业务工作的培训力度,让大家体验到了用情感人的温暖与关怀。开拓创新:紧跟时代关注行业最新动态近年来,我国林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日新月异,林业年鉴工作也及时调整方向,从加快林业发展、加强生态建设、维护生态安全的大局出发,把年鉴工作放到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林业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、去运作,充分认识和把握定位,以新的观念、新的眼光、新的工作思路,适应林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,不断丰富林业年鉴为林业服务的内涵及其领域。
为准确反映林业改革发展实践,年鉴编辑部结合制定十一五规划,开拓出版思路,拓展年鉴出版范围,使《中国林业年鉴》的框架结构和条目撰写随着林业形势的变化稳中有变,变中求新。信息源更广,资料和信息密集度更高,反映林业发展动态更及时,时代特色更加鲜明,由原来单一的行业综合性《中国林业年鉴》,逐步发展为以《中国林业年鉴》为核心,省、地、县三级年鉴志书、工具书类、报告类、林业宣传类四大类别图书为辅的出版物层次与结构,推动林业年鉴事业的全面发展。
在出好年鉴的同时推动各省林业年鉴、林业志的出版发行。目前已经推出《北京林业年鉴》、《仙居县林业志》等图书。同时,为适应现代科技出版要求,年鉴出版品种也更加丰富。
继《中国林业年鉴》(1949-1998)首卷出版后,2007年《中国林业年鉴1999-2005》英文卷全景展示了中国林业在新时期发生的历史性的转变,全面总结了十五期间我国林业的发展成就。2009年,《中国林业信息全文数据库1949-2009》正式发行,标志着年鉴数字化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。从2010卷开始,年鉴出版方式发展为纸质和光盘同步出版格局,这是《中国林业年鉴》适应时代需求,紧跟科技发展,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服务于广大读者的成果。
内容方面,年鉴的关注视角从国家林业局行政隶属单位扩大到全行业的覆盖,特别是林业工作的亮点、社会关注点得到充分记录,在结构形式上,进一步方便查阅,加上近几年的重视对外宣传,年鉴的影响力逐渐扩大。百度搜索引擎上的中国林业年鉴词条,已达到183万篇。科研单位及生产单位都把年鉴所载的数据作为本行业最权威、最可信赖的数据予以查阅和引用。
盛世修典,《中国林业年鉴》与共和国林业事业共同成长,它的命运与林业的改革与发展紧密相连。在富国强林的伟大实践中,《中国林业年鉴》还将继续为中国林业发展的编年史续写精彩的新篇章。
本文来源:188金宝博-www.qslxcl.com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Copyright © 2007-2023 www.qslxcl.com. 188金宝博科技 版权所有 地址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尖扎县用民大楼1724号 ICP备40646475号-6